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找学校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今又重阳李国文①每当农历九月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今又重阳李国文①每当农历九月九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今又重阳李国文
①每当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就会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采桑子.重阳》,涌到口边的便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精彩诗句。
②黄花,即菊花,是古往今来写重阳的诗词中必不可少的景物。以唐朝为例,如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如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看来,也许因为佳节重阳已是一年节令之晚,也许因为绽放菊花的盛事已在百花开尽之后,这“之晚”与“之后”的契合,焉能不让诗人浮想联翩?于是,重阳唯有菊可赏,黄花伴我度重阳,在诗词中联袂出现,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③值此佳节,插数枝黄菊,作案头清供,既秀色可餐,又幽香袭人,这份相看不厌的重阳景色,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饮酒》诗,人皆知之,但是否为重阳节那天的事,则谁也说不上来。采菊应在秋季,当无疑义。老先生在花期已过的秋天,无别的什么花可摘,偏要躬身东篱下采菊,我想,这是他对于一年花事最晚的菊花,情有独钟的缘故。很显然,当百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时,唯菊花默默;当百花凋零谢尽、叶萎枝枯时,唯菊花独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诗人一生的自况吧?所以,陶渊明以菊寓人,以人拟菊,不求闻达,甘于清贫,得以有一个生活上很平实,精神上却很充实的晚年。
⑤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敬老节,其渊源,恐怕就是这个节令在秋冬之故。在中国最古老的启蒙读物中,有一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放大为人之一生,也存在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运行时序。如果说食端午粽的仲春天气,譬如人之青年,那么龙舟竞渡,自然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因为那需要挥汗如雨的力气;如果说食月饼的中秋佳节,譬如人之中年,那么赏月不眠,应该是中年人才会有的雅兴,因为那需要坚守等待的情致;所以,食糕点的九九重阳,譬如人之老年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了。桑榆晚景,也是每个上了年纪的人,期期然必至的归宿,这就需要一份平和,一份安详,一份清净,还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淡泊。白居易所赞:“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所赞:“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时唯一绽放的菊花,成为老年人的象征,是再恰当不过的。
⑥重阳赏花,更要着重于菊之精神:一是其傲霜而不颓靡的志节,二是其坚贞而不阿附的品格,三是其高尚而不庸俗的境界,四是其淡雅而不华奢的意趣……这一切,也应该是人到老年以后,要争取做到或者尽量做到的。所以,那些精神矍铄的老者、头脑清醒的前辈,总是令我们高山仰止,肃然起敬——他们走到生命途程的最后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练达,豁然睿智,世事洞明,超凡脱俗,真有如怒放于寒野中的菊花,虽霜重露浓,但精神抖擞;虽秋风萧瑟,但生机盎然啊。
⑦人总是要老的,正如端午过后中秋,中秋过后重阳,这是谁也不可违背的运行规律。退出机制,是新陈代谢法则的必然产物,若是老而不识大势,老而恋栈装嫩,老而老骥自居,老而指手画脚,那就属于老而不知老,老而总是不想退出的为人诟病之处了。因此,重阳登高,极目远眺,那些已经走过的路,于挫折中的进步,于困惑中的前行,跌跌撞撞,酸甜苦辣,自是值得回味,但也不必成为包袱;即将要走的路,会有曲折,更有光明,会有困难,更有前景,那才更加值得憧憬。
⑧正如那首《采桑子,重阳》所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重阳登高,菊花神韵,虽不似春光,但心胸中也洋溢着春光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写每到重阳节,就会想起《采桑子.重阳》,写出了作者对这首诗的喜欢,目的是点明作者对菊花的态度。
B.在重阳佳节,作者禁不住要在案头插数枝黄菊,正是因为重阳乃节令“之晚”与菊花在百花开尽“之后”相契合,“重阳唯有菊可赏,黄花伴我度重阳”。
C.在第⑤段中,作者用端午、中秋与重阳进行比较,从食物的角度强调食糕点的重阳节更适合老年人过。
D.作者认为人到老年之后,也应该有菊花那样的精神,这样才能让人肃然起敬。
E.文章由“今又重阳”谈起,写到重阳赏菊,由菊及人,抒发了作者坦然面对年老,追求淡泊的崇高情怀。
(2)文章第④段写到陶渊明与菊花的关系,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重阳赏花,更要着重于菊之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重阳登高,菊花神韵,虽不似春光,但心胸中也洋溢着春光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你认为这样写好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2)借陶渊明与菊花的关系,点明菊花的象征意义,说明重阳赏花,更要着重于菊之精神。也暗含作者自比陶渊明,渴望能在精神上度过一个很充实的晚年之意。(意对即可)
(3)重阳是老人的节日,他们的精神与菊花的精神相似,赏菊的精神,可以使人们在生命途程的最后阶段表现得更成熟练达,豁然睿智,世事洞明,超凡脱俗。(意对即可)
(4)这句话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淡泊的人生态度。这样写好,它直接点明了主旨,能充分抒发作者内心的激情,而且这句话承接前文的议论,直抒胸臆也是水到渠成的。(言之有理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