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admin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8.三顾茅庐
共几课时
共3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两个多音字。
  
3.感知课文大意,按事情起因、经过、经过给课文分段。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人物介绍(课前发给学生阅读了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准确认读生字词,在语文书描红,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4.搜集刘备、诸葛亮的相关资料,有兴趣的阅读《三国演义》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课前谈话:
  
  
学生自由交流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以及原因。
  
  
  
  
  
  
  
  
一、进入课文(5分钟)
  
1.读课题,读准:庐
  
2.理解“顾”“茅庐”的意思,连起来说课题的意思。
  
3.交流自己知道的复姓
  
4.质疑
  
5.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学程单一】
  
(1)读正确生字,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带着问题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3)时间:3分钟
  
二、展示朗读成果(14分钟)
  
1.读出示的生字
  
2.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交流“半晌”“青翠欲滴”“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读出相关文字。
  
  
  
  
  
  
三、感知课文大意(14分钟)
  
1.分小节读课文
  
2.分段,说说段意。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感悟刘备的诚信诚意。
  
【学程单二】
  
(1)快速默读,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并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组内交流找到的句子。
  
(3)时间:5分钟
  
四、总结反思(2分钟)
  
五、课堂作业(5分钟)
  
书写习字册
  
△课前谈话:
  
1.听说我们同学都很爱读书,读过《三国演义》吗?
  
  是啊,《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对于《三国》中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师:老师也最喜欢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各诸侯国都想请他出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来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被请出山的。
  
一、揭题导入:
  
1.板题:三顾茅庐
  
2.指生读,正音:庐
  
3.理解“顾”“茅庐”的意思,连起来说课题的意思。
  
4.了解复姓
  
5.质疑
  
6.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要求:读正确生字,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朗读:
  
1.指导读正确生字词。
  
1)出示:潺潺 恭恭敬敬  辅助  草舍    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青翠欲滴 半晌  同榻 讨论  诸葛亮
  
2)指生读 重点提醒两个多音字,
  
3)点评 交流要注意的读音与字形
  
4)齐读词语。
  
2.引导理解词义。(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重点理解“半晌”“青翠欲滴”“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指名读相关文字。
  
三、感知课文大意
  
1.组织分节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2.概括课文大意。
  
3.感知课文结构:略写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
  
4.质疑:象刘备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肯定有许多人请他,他为什么只被刘备请出山呢?
  
  
四、总结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习字册
  
  
  
  
  
  
作业
  
  
  
设计
  
★习字册17页。
  
★★摘抄两个比喻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8.三顾茅庐
共几课时
共3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
  
⒉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
  
⒊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
  
⒉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欣赏《三顾茅庐》片段。
  
http://www.56.com/u63/v_NDc2MzcyNjg.html
  
  
  
1.用“——”划出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
  
2.用“~~~”划出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是正面直接描写刘备的?哪些句子是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的?从而反映了刘备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补充习题第二大题)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学生读题:《三顾茅庐》。
  
2.生答:(刘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20分钟)
  
⒈学生默读自画,找到“诚心诚意”。
  
  
  
  
  
  
  
  
  
  
  
  
2.默读2、3自然段
  
【学程单一】
  
(1)请大家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画出来,争取找得又全又准。
  
(2)同桌轻声交流。
  
建议画好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画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画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3)时间:6分钟
  
3.预设。
  
(1)句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从“嚷“字中说说体会
  
  
  
△分男女声朗读
  
  
  
  
  
  
  
  
  
  
(2)句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说说下马步行的原因
  
  
  
(3)句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谈谈读完句子后的体会
  
(从“轻轻”、“恭恭敬敬”等词语中体会)
  
  
  
  
  
  
  
  
  
  
  
  
  
  
  
△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4)句4:终于诸葛亮醒了,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结合“快步”体会刘备见诸葛亮的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
  
  
  
  
△齐读
  
△总结反思:怎样才能把人物形象写的活灵活现?
  
  
三、探究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7分钟)
  
【学程单二】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时间:3分钟
  
预设: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师生接读
  
3.理解“茅塞顿开”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谁是鱼儿?谁是水?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你们知道他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5.出示: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带着敬意齐读
  
  
四、感受环境,体会烘托作用。(7分钟)
  
1.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完成《练习与测试》“想想做做”第二部分的1、2题,并圈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词。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
  
(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读好这句话。
  
(4)迁移练习
  
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3分钟)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学习单)
  
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神态)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动作)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3)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5)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师:半晌工夫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当时正值早春,“春寒依旧浓”,天挺冷的——生: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此时,张飞不耐烦了,他十分心疼大哥,于是走上前去,生气地说:“什么人啊,这么傲慢!我大哥站在门外,他竟然高枕长眠,我去后门放把火,看他醒不醒。”刘备连忙责骂道:“不得无礼,退下!”说完——生:刘备仍然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表现四:快步走入
  
(1)终于诸葛亮醒了,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2)刘备先前等得是那么的耐心,这时他为何要快步走入?结合“快步”体会刘备见诸葛亮的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
  
(3)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留下一段佳话。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吧。齐读。      
  
(4)总结写法: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三、探究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过渡: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1.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策略,是前所未闻的。刘备听了(引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你看,有了诸葛亮这片青天,这道阳光,刘备原本混沌的心底顿时明亮起来。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3.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板书:雄才大略)
  
4.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出示)
  
(1)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如鱼得水”。 谁是鱼儿?谁是水?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你们知道他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5.刘备以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刘备的诚心与尊重换来了诸葛亮的忠心,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刘备。我们可以用八个成语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
  
(出示关于诸葛亮的词串)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师: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这些词串。
  
四、感受环境,体会烘托作用。
  
1.诸葛亮真是一位旷世奇才,诸葛亮的住处也是独具特色,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完成《一课一练》P25想想做做第二部分的1、2题,并圈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词。(出示要求)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
  
(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段话仅仅是描写景色吗?你们看作者把山冈比作什么?(卧龙)看到“卧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就是我们写作中常用到的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指名说1-2名)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为了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我又一次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有人把它谱成了一首歌,可惜我不会唱,但我会读,下面我念给大家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人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板书:尊重人才)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跟三国有关的经典故事、成语、歇后语,下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三的“处处留心”,并在班上举办一次“精彩三国”故事会。喜爱表演的同学还可以模仿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把本课改编成课本剧。
  
2.认真完成《补充习题》
  
  
  
  
  
  
  
  
  
  
  
  
  
  
  
  
  
  
  
  
  
  
  
  
  
  
  
  
  
  
  
  
  
  
  
  
  
  
  
  
  
  
  
  
  
  
  
  
  
  
  
  
  
  
  
  
  
  
  
  
  
  
  
  
作业
  
  
  
设计
★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3、4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4题。
  
★★★阅读《三国演义》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8.三顾茅庐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
  
重难点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
  
资源
写景的片段: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周围种着(      )的韭菜兰,上面开满了(    )的小花,犹如(                )。在园内长着几棵(       )的松树,它们好像(             )。松树旁的石榴树(              )。不远处有一丛(        )的竹子,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              )。啊,这儿的景色(           )!  
预习
  
设计
阅读写景类的文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6分钟)
  
1.学生默写词语。
  
  
  
  
2.学生谈对刘备的认识。
  
  
  
第二板块:指导背诵
  
(8分钟)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景色秀丽和拜访经过。)  
  
  
3. 【学程单一】
  
学生练习背诵,在小组内合作背诵。
  
时间:3分钟
  
  
  
  
第三板块:片段指导(25分钟)
  
1.学生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
  
  
  
  
  
  
2. 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3. 松林、溪流、竹林。
  
  
4.学生朗读描写景色秀丽宜人的句子。
  
交流阅读感受。
  
  
  
  
  
  
5.【学程单二】
  
学生完成课堂小练笔。
  
时间:8分钟
  
  
  
第七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  默写词语  
  
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2.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对刘备这个人物有什么认识?课文哪一段作了具体地描述?   
  
第二板块: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说说这一段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两层?
  
(1)以熟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背诵。  
  
(2)第二层指导时,可以抓住“还有半里多路”“到了诸葛亮的家”“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等词句帮助学生理清顺序,边背边想。
  
第三板块:片段指导
  
1.认真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
  
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①这段话中哪句话暗示了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但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有着满腔抱负,等待时机出山?
  
②文中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和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相和。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
  
③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1)刘备一行来到隆中,见到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名称下画一横线。  
  
(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分别朗读写这些景物的语句。  
  
(3)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说出景物名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提供范文。 (见教学资源)
  
5.学生课堂完成 《一课一练》第四大题的第3小题。(写话训练)
  
6.交流点评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1.默写第3、4自然段。
  
2.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剩余的题目。
  
3.观察春天的田野、小河、竹林……完成一篇习作。
作业
  
设计
★背诵第3、4自然段。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四题。
  
★★★观察春天的田野、小河、竹林……完成一篇习作。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