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1、文章开头部分第一段和第三段本来衔接紧密,可作者却插入第二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样写有什么用? 2、文章以“珍珠鸟”为题: ①文中着重刻画的“雏儿”,这个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②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文章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②结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产生信赖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结尾处:“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如果将“流泻”改成“写下”或“记下”好不好,为什么? 5、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状物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写了珍珠鸟的形体美、画面美,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意境。 (B)《珍珠鸟》之所以有这样的美感效果,主要是因为作者巧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陪衬法和点染法。 (C)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本文通过人与鸟的和谐相处,突出了环保这个主题的重要意义。 (D)文中的语言既口语化,又显得雅致有情趣。文字简洁,多用短句。
《珍珠鸟》答案: 1、欲扬先抑写法,为后文人鸟合谐相处作反衬 2、(1)娇小美丽 善解人意 活泼可爱的小鸟 (2)人鸟间的合谐友好的感情交流(我对于鸟的关爱和鸟的感情交流) 3、(1)揭示主旨表达作者对建立相互信赖、合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的渴望追求 (2)关爱及友好的情感交流 4、不好“流泻”突出作者的感受真实自然思如泉诵文笔流畅;“写下”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生硬牵强 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