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找学校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七年级500字感悟国学作文或素材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20篇
七年级500字感悟国学作文或素材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20篇
信息发布者:香草
感悟国学-------做内心丰盈快乐的人
不同的人因为追求的境界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学习国学感悟一些道,对道法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常常关注身体健康,不注重心理健康。感谢国学刘老师架虹桥,让我们与古人对话,聆听圣人的声音,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一个个教训的反思,经验的评说,让我们受益匪浅,纵观历史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如火如荼,他娓娓道来让我们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心灵中留有一方净土。
世界在变,在追求GDP,在追求高速发展,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往住我们忽略了内心世界,以致现在有多少内心扭曲的、阴暗的,丧尽天良的人盲目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黑心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不胜枚举,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和道德的缺失、、、、、、,如果大家都学一些古人,做事问问天地良心,学学古人的谦恭,敬畏,包括敬畏天地大自然,少做战天斗地,劈山造田,拦河筑坝违背自然的事,多学学古人路不拾遗,与人为善,学学古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童叟无欺,我们遇到的天灾人祸是不是会少许多呢?
国学让我们回归了自然,回归了天性,回归了人本,懂得了天地人和,教人学会对人感同心受,换位思考,学会自省,净化心灵,国学感觉让人明理、宽容、达观,与古人,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对话,还有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游》境界,世外桃园的境界、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之,学国学让我感悟人生的不同境界,但无论哪种境界,我觉得短短几十年的人应该活得积极善良,健康快乐一些,应该在内心经营世外桃园,知道如何快乐地活着,如何让自己的存在有益自己,有益别人,如何善待自己,如何善待他人,即使浮华云烟飘荡,也让内心有一份宁静, 国学能够避免浮躁,虽身处繁杂的事物中,也能够保持心中清澄明澈,拥有不惑之心,在经过我们人生艰辛困境甚至痛苦时,能够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知道我们如何以顽强的意志选择坚强,人生瞬息万变,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坚强。
我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拥有室内的清幽。任思绪远远近近漫延开来,细细品味个中的忧思与快乐,与内心对话,自己享受内心深处那份独白。独处,其实是内心最丰盈的时刻。每个人无论一个人生活,还是与大家庭共同生活,任何时候都要留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纵观古今,对话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平日里的小小得失就会忽略不计,调适心灵, 想想人生如在海中行舟,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无法一帆风顺。成功与失败,抑或平凡此生,都应该保持阳光朗朗的心态,遵循正确的正道、正常的发展规律、法则去工作去处事,惟有保持平常心才是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
让我们学国学,享受国学,享受道的至圣境界,做内心丰盈快乐的人。
.........................................................
☆ 香草 回复:
感悟国学,品读书之境界
鲜有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国学、参研国学,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和震撼心灵的力量。想到国学,首先想到的是王国维,其次想到的是那个时时萦绕在心,成长道路上无数次用以自勉的那读书的“三大境界”。
王国维笃信“境界”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作为维美学思想的代言人,他更强调的诗、词中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在其所有的“境界”说中,读书的“三大境界”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有这么一段说词:“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的治学第一境界词句出自于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治学的第二境界则来自于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处,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而王的治学第三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则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自由的国度里惬意地遨游。
意境之美、感悟之深可见一斑。正所谓国学是可以感悟人心,可以怦击心灵的,它是一门人生的学问,是究天问地的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教诲,是修身养性的灵魂旅程。它的发挥功效,不仅仅是背诵几章,咏叹几首,更是潜移默化之间心灵的熏陶、精神的感染、思想的升华。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人的魂。一个没根没魂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善哉,斯言,愿与你共勉!
.........................................................
☆ 香草 回复:
作为一个中国人其实很有福气。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相得益彰,滋润着每个有心人的心。国学就包括这些文化,因此国学是养心的文化,让你的内心充盈且有力量。国学让我们叩问心灵,反思生活,审视古今,从容豁达。
因为有心,就能成就很多事情。国学中的很多论述,都是直指内心。只要心里的感觉一变化,就能使结果差之千里。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不同的心力引导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导致不同的结果。一生要做的工夫就是练心的工夫。心地不正,万法皆邪。快乐来自心智的成长。学而有思,思而有学。
我很敬重佛家的因果律,认为是一种接近真理的智慧,叫人不得不心存敬畏。未来的缘,可能是现在结下的;明日的果,可能是当下种下的。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细细分析,一切尽在因果中。或许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前世的缘,如今正变现。但我不相信还有来生,我不迷信佛,因此我活在当下,我不想浪费在人世间的每一天。
我读儒家经典,真是满心欢喜。我宁可生在古代,作一穷且坚的秀才,读遍经史子集,终生笔墨作伴。读懂了经典,就能很好地生活;生活的通达,能使人变成经典。儒家的经典来自生活,生活是儒家最好的道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如果迷茫说明我们未能找到根本。熟读了经典,就能顺藤摸瓜。
我喜欢道家的学说。《老子》让我沉思,道德让我沉迷。我读《老子》,常觉醍醐灌顶,豁然开窍。换个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改变位置,会有全新的发现。《老子》是大胸襟,道德是大智慧;心不开朗就是苦,心境豁达转为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祸福无门,唯己自召;心主神明,百事可成。道领人生,德助心灵,《老子》是心病的良药,道德是处世的良方。圣医处无为之事,明师行不言之教;遇阻抗柔顺支持,化对峙清静忍让。“无为”方能“大为”,顺势而不妄为。天道忌盈,乐不忘悲。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终及忧患。在我看来,学道践道,就是依既定的目标努力,以足够的耐心等待,循规律而行,凭坚持而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甫居,水到而渠成。
我还喜欢《易经》,尽管我读不懂它。但我感到《易经》里的东方智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算得上因果律的体现。《易经》教人行善,善有善的循环。好人吸引好人为友,坏人勾结坏人成奸。由此一来,好人身边都是好人,坏人身边相互捣蛋。由此激励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个好人,身存善念。
这些年来,我研修国学,虽无精博,但略知皮毛。我深感生活质量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幸福的寻找存于内心而非外界操劳。有权有势不一定幸福,物质的占有不一定幸福,幸福取决于内心修炼,幸福存在于心灵感念。以精神的厚度增加生命的长度,生命与宇宙同在;以智慧的天空拓展一生的旅程,人生与日月同辉。
学习国学,必读好书。好书是拿来读的,不读没用;好文章是拿来嚼的,能背诵最好;归根结底是拿来用的,能写作更好。写作能促进更好地阅读,阅读能促进更好地写作。因此要不停地读,不停地写:读着读着涵养大气,写着写着写出境界。读书不应有太多功利性,写作不应有小家子气。读书当志在圣贤,写作当兼济天下。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必刻意去理解经文,不必有意去死钻教条,多背诵,常反刍,生活会教你理解经典,疑惑随阅历烟消云散。若有可能,平生要把四书五经背完,中华经典要做一通览。当然也有人否认经典,在没了解之前就表示厌倦。嚣张无知的态度让这些人离智慧越来越远,一生都未能活的明白。好多人在中年时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信仰危机、家庭危机、职业危机,实际上是内心空虚没有依靠,年岁越大问题越多。熟读经典能让内心充实,固本清源才是人间正道。人的一生,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权势富贵,都要厚德载物、有所依靠。如果没有德才,任何富裕或风光转眼即逝。荣华富贵,只能是昙花一现、遭人耻笑。
我感谢国学,庆幸自己是个中国人。我感谢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庆幸各家学问的交融。儒释道互补,左右逢源,集百家之长,达中庸之境。经典启用于生活,生活成就着经典。中庸之道,或在于不做偏执之人;儒释道契合,或在于道理本就相通。国学是教人智慧的学问,学问靠积累完成,智慧靠实践养成。虚不受补,修身需要根基;勤学苦练,光明就在眼前。趁年轻要打牢身体的基础、学问的基础、道德的基础,真正按经典的指引成长成才。
《论语》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易经》说:君子当自强不息。很多错,不是命运的错,不是别人的错,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穷也好,富也好,自己好才是真的好。人活一世,要靠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度方能度人,自觉方成正觉。国学大则包容宇宙,小则心香一瓣。环境也许无法改变,心动在一瞬那间。国学小中见大、大中有小。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内心:天人合一,自强不息,顺势而为,操之在我。或许是国学给予我们实用实在的启示。
2012年2月11日
.........................................................
☆ 香草 回复:
感悟国学
我对国学一直存有疑虑:“这些古文与我们相隔甚远,学有什么用?”而如今听了专家的讲话,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如何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国学素养要从娃娃抓起。可喜的是我校已走在了前列,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作为老师,在实施教育中,给予更多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品格,这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