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
蓄
|
查字典
|
音序
|
X
|
读音
|
xù
|
部首
|
艹
|
笔画
|
十画
|
字义
|
留着而不去掉
|
组词
|
储蓄、蓄养
|
成语
|
蓄谋已久
|
裹
|
查字典
|
音序
|
G
|
读音
|
guǒ
|
部首
|
亠
|
笔画
|
十二画
|
字义
|
缠绕,包扎
|
组词
|
包裹
|
成语
|
银装素裹
|
鞋
|
查字典
|
音序
|
X
|
读音
|
xié
|
部首
|
革
|
笔画
|
六画
|
字义
|
鞋子
|
组词
|
鞋子、鞋帮
|
成语
|
鞋弓袜浅
|
鬼
|
查字典
|
音序
|
G
|
读音
|
guǐ
|
部首
|
鬼
|
笔画
|
零画
|
字义
|
本课用于“鬼脸”一词。
|
组词
|
鬼才、鬼神
|
成语
|
鬼斧神工
|
呵
|
查字典
|
音序
|
H
|
读音
|
hē
|
部首
|
口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叹词,表示惊讶
|
组词
|
呵护、呵斥
|
成语
|
呵壁问天
|
二.生词
蓬乱【péng luàn】词义:(草、头发等)松散杂乱。
例句:小鸟正在梳理蓬乱的羽毛。
纳闷【nà mèn】
词义:因为疑惑而发闷。
例句:他怎么会干出这种事?真让人纳闷。
踱步【duó bù】
词义:慢步行走。
例句:爸爸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好像在思考问题。
冷不丁【lěng budīng】
词义:冷不防。
例句:他冷不丁大叫一声,吓了我一跳。
一塌糊涂【yī tā hú tú】
词义:乱到不可收拾。
例句:我的房间乱得一塌糊涂,非收拾不可了。
近义词
- 纳闷——困惑
- 要领——要点
- 思考——思索
- 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 冷不丁——冷不防
反义词- 温柔——粗暴
- 蓬乱——整齐
- 伟大——渺小
- 一塌糊涂——井然有序
三.句子段落
段落分析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 3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一遇小女孩。这一部分首先交代了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然后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穿着以及他给小女孩留下的第一印象,最后写小女孩怎么也不相信她遇到的这位老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第二部分(第4 ~ 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二遇小女孩,小女孩一教爱因斯坦。这一部分先写爱因斯坦不承认自己伟大,再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教他穿衣服、鞋子。小女孩教得认真,爱因斯坦学得也很认真。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三遇小女孩,小女孩二教爱因斯坦。这一部分先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而且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再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到他那里作客,小女孩指导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第四部分(第7 ~ 8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中心思想本课围绕关键词“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故事,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遇、相识的情形,略写了“从此”以后的情形。重点描写了爱因斯坦忽略生活小节、小女孩的率真批评以及爱因斯坦的虚心求教、改正缺点,进而表现了爱因斯坦谦逊平易、执着事业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表现了小女孩的天真无邪。
篇章理解
1.小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可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这句话描写的是小女孩心中的疑惑。在她看来,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能算是“最伟大的人”。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应该是注意打扮、气度不凡的人,而她所遇到的爱因斯坦却完全不是如此。这一方面从侧面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个无暇顾及穿戴的人,他把时间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了;另一方面也让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之中所透出的一种平凡,于是对他产生了一种亲近感。这就为下面的故事的延续做了铺垫。
2.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出了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双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这句话描写的是爱因斯坦听了小女孩说的话后的神情和动作。爱因斯坦虽然是一个伟人,但他并不觉得自己伟大,而小女孩也不认为他伟大,爱因斯坦就像遇到了知音一样,目光“温柔”了,动作也随和了,甚至还显出了几分天真。可见,爱因斯坦内心还是希望别人不要把他当作伟人而把他当作常人看待的,他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平凡。
四.课外延伸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向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79年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