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识
探
|
查字典
|
音序
|
T
|
读音
|
tàn
|
部首
|
扌
|
笔划
|
八画
|
字义
|
①看望 ②做侦探工作的人 ③偷或上半身向前方伸出
|
组词
|
①探望 ②侦探 ③探出
|
成语
|
探头探脑、探口而出
|
昌
|
查字典
|
音序
|
C
|
读音
|
chāng
|
部首
|
日
|
笔划
|
四画
|
字义
|
①兴旺,繁荣 ②姓氏
|
组词
|
①昌盛
|
成语
|
五世其昌、乐昌分镜、乐昌分镜
|
阁
|
查字典
|
音序
|
G
|
读音
|
gé
|
部首
|
门
|
笔划
|
六画
|
字义
|
①风景区或者庭院里的一种建筑 ②旧指女子的卧房
|
组词
|
①阁楼 ②闺阁
|
成语
|
空中楼阁
|
督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读音
|
dū
|
部首
|
目
|
笔划
|
八画
|
字义
|
①监督指挥 ②察看
|
组词
|
①监督 ②督查
|
成语
|
平原督邮
|
宴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读音
|
yàn
|
部首
|
宀
|
笔划
|
七画
|
字义
|
①请人吃酒饭 ②酒席;宴会
|
组词
|
①宴请 ②宴会
|
成语
|
盛宴难再
|
章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读音
|
zhāng
|
部首
|
立
|
笔划
|
六画
|
字义
|
①歌曲诗文的一个段落 ②秩序、条理
|
组词
|
①章节 ②章程
|
成语
|
杂乱无章、七步成章、下笔成章
|
鸭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读音
|
yā
|
部首
|
鸟
|
笔划
|
五画
|
字义
|
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于游泳,不能高飞
|
组词
|
鸭子
|
成语
|
鹅行鸭步、水过鸭背、鸭步鹅行
|
读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读音
|
dú
|
部首
|
讠
|
笔划
|
八画
|
字义
|
①按照文字念出声音 ②阅读 ③上学;学习
|
组词
|
①朗读 ②阅读 ③读书
|
成语
|
百读不厌、闭门读书、书读五车、三余读书
|
序
|
查字典
|
音序
|
X
|
读音
|
xù
|
部首
|
广
|
笔划
|
四画
|
字义
|
①次序 ②序文
|
组词
|
①次序 ②序言
|
成语
|
长幼有序、千头万序、井然有序
|
二、生词知识凝望 【níng wàng】词义:集中注意力一动不动地向远处看。
例句:他凝望这远处的灯塔,想起许多往事。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词义: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例句:由于准备充分,走上赛场时王刚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wén sī rú quán】词义:写文章的思路好像泉水般流畅。
例句:王勃文思如泉,下笔流畅,为后人称道。 拍案叫绝 【pāi àn jiào jué】词义: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例句:读他的作文常令人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qiān gǔ chuán sòng】词义: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诵读。
例句:春晓是千古传诵的名诗。
近义词
- 凝望——注视
- 庆贺——祝贺
- 邀请——约请
- 举行——举办
- 探望——看望
反义词- 邀请——拒绝
- 答应——拒绝
- 胸有成竹——胸中无数
- 参加——退出
三、课文知识
段落分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王勃去远方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一位姓阎的都督邀请他参加在刚刚整修一新的滕王阁举办的宴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文思如泉,笔走入飞”,不一会就写成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滕王阁序》。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名《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的神采。
写作特点
1.对比的手法。 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阎都督叫大家写文章时 ,这些平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都面面相觑,无人应承。王勃恰好与他们形成对比,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重要的是他才华横溢,成竹在胸,一挥而就。那些人为什么不敢写呢?是缺少才华,怕出洋相,还是有一藏拙?总之他们都被少年王勃比了下去。 2.叙述角度的变化。 整篇文章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口吻,也就是说由作者来讲述有关王勃的故事,但是其中写到王勃站在窗前凝望江上求景时,转换成第一人称的角度,既借王勃的眼睛去看秋景,从而把读者更好的带进了当时的情景中,让读者更真切的体会到王勃当时的感受。
篇章理解
1.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这句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态:看、想、转、说。“看”是说王勃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沉浸其中;“想”是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转”是表明王勃有不吐不快,要立即表达的欲望;“说”是打破了客人之间相互推托的尴尬局面,主动请缨,一试身手。当然,王勃虽然胸有成竹,却又不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他说的时候用了“试试”这个词,显得很谦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勃虽年少,但很有修养。
2.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阎都度只是“听说”王勃很有才气,心里还存有疑问。在宴会上那么多人都不敢写文章,偏偏你这个毛孩子写,胆子也太大了,今天倒要看看你能写出什么东西来。阎都督正是抱着这种心态听别人读王勃的文章的。文章的开始几句可能并没有触动他,但是越到后面文章越精彩,特别是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阎都督终于被深深折服,不由得“拍案叫绝”,他这才相信少年王勃的才气果然名不虚传。
四、课外知识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之孙。他少年聪颖,6岁能文,14岁应及第。沛王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 王勃是初唐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力图革新齐梁以来“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不良诗风,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进了初唐的诗歌革新。他的诗歌气象浑厚,音乐谐畅,语言清新,风格刚健,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骈文含蓄典丽,气韵飞动,极负盛名。诗文早佚,后人辑有《王子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