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你在谁的伞下》,回答问题。你在谁的伞下李钢⑴某个雷雨之夜我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你在谁的伞下》,回答问题。
你在谁的伞下
李钢
  ⑴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⑵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⑶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⑷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⑸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⑹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⑺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地道别。
  ⑻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⑼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⑽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⑾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7段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了,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她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标示出“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所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这个“结果”“破坏”了什么?请你设想一个不是“破坏性”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⑼段中“现代城市的性格”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城市的性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⑻段中作者说“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想想看,故事真的到此为止,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有不同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作者以此问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期盼。
B.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等。
D.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雨夜“我”送陌生女郎回家。(意近即可)
2.惊恐、害怕、恐惧、不安等意近词语都可跟上来,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我”给了她安全感,她就给“我”信任和帮助。(或“她”信任“我”)
3.从“时隔数日”到“连招呼也未打”。
4.破坏了人类生活中友好、互助、热情、信任等美好的东西示例:微笑点头,或相互打声招呼,女郎表示谢意等。
5.冷漠,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的。
6.会有不同。若故事只到此为止,则文章重在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互助。加上“破坏性”结果,则文章重在表达作者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7.D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