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指导
兵
|
查字典
|
音序
|
B
|
读音
|
bīng
|
部首
|
八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1)武器 (2)战士,军队 (3)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
|
组词
|
(1)兵器、兵不血刃 (2)兵士 (3)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
巧记
|
上“丘”下“八”。
|
征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读音
|
zhēng
|
部首
|
彳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1)远行 (2)用武力制裁,讨伐 (3)召集 (4)招请,寻求 (5)表露出来的迹象
|
组词
|
(1)长征、征途 (2)征服 (3)征兵 (4)征求 (5)特征
|
巧记
|
二人(彳)立“正”边上站。
|
二.生词指导
从军【cóng jūn】词义:投身军旅;参军。
例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从军以报效祖国。 英雄【yīng xióng】词义: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杰出的人物。
例句: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文书【wén shū】词义:各种公文、书信、契约等。本文指朝廷发的公文。
例句:政府已经下达了正式的文书。 焦急【jiāo jí】词义:非常着急。
例句:年轻的妈妈与孩子走散了,焦急地四处寻找。 胜利【shèng lì】词义: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了对方。
例句: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近义词
- 焦急——着急
- 昔日——从前
- 惊讶——惊奇
- 胜利——成功
- 经常——常常
- 英勇——勇敢
反义词
三.课文指导
段落分析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花木兰告别亲人,多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花木兰胜利回乡后重穿女装,将士们惊叹不已。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战场、胜利归来的生动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英勇善战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
写作特点
1.紧扣中心事件,突出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 2.注意精选动词,运用排比句式,是本文的又一写作特色。 木兰告别亲人,奔赴前线,运用了“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的排比句式,这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生动别致。
篇章理解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这一句是木兰的心理活动。先解“忧”的内涵: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 次解“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应承担起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就表现了木兰深明大义、国家为先的优秀品质,也暗示了木兰是一位敢作敢为、不同寻常的奇女子,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并非偶然。
将士们前来看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可以联系课本上的两副插图来理解:前一副的花木兰是跨马持戈的英俊男儿,后一副的花木兰是身着红装的美丽姑娘;关键是“才”、“竟”二字,既表现了将士们出于意外的惊讶之情、钦佩之感,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花木兰跃马上阵,不逊男儿的英雄本色。
四.课文延伸
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民歌《木兰诗》,长300余字,内容写少女木兰替父从军、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坚强勇敢的女英雄形象。
描写战争的成语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势如破竹 戎马生涯 金戈铁马
描写战争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渔家傲》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唐)杜牧《赤壁》
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 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 ——柏拉图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屠格涅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