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找学校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5分)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5分)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5分)
听 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原文有删改)
小题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里愁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小题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4分)
答: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题6: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1)对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童山濯濯 忧心如焚 2分
小题2: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 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2分) (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小题3:“悲欢离合总无情”(2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小题4: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2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小题5:C (2分)
小题6:(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
(2)对人生:乐观通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喜亦不惧)。(1分)
(3)对社会:盼望丰收,关注民生。(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这里根据语境选择词语表填写正确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学生紧扣“作者感到力量”这一含义,来理解和组织。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作者的感受,概括出作者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这里学生能理解蒋捷的听雨境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题4: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这里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
小题5:
试题分析:A、B、D写雨的诗词都是表达一种“悲欢离合”的愁绪;C与作者观点相同,表达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情绪。
小题6:
试题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