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在去年参加省语文培训之后,我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制定和适当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应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江之歌》是一首诗歌,那么对于诗歌,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经过思考,我初步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体会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和气势磅礴、博大胸怀。2、朗诵诗歌,体会强烈的情感。3、学习诗歌表达方面的特色,练习仿写。但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三个目标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只好把“练习仿写”改成搜集有关长江的诗歌、资料。
      课上,我结合文后的第3条习题来完成第一个目标。但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和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没有联系的。我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在朗诵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长江的丰采。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完成第一个目标之后,在第一节课朗读的基础上,学生们练习背诵,融入自己的情感。在第一朗诵后,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同学说自己感受到长江有着巨大的力量,是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的。我借机发挥:长江给了中华儿女信心和勇气,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祖国前程无比辉煌。由长江延伸到祖国,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然后学生朗诵起来,就更能与文本、与作者融为一体。
      对于诗歌表达方面的特色,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已经能说出一二来。我在总结时再进行强调性的讲解,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认识。我认为,对于这一目标不应作硬性的规定。
      结课之时,我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长江的诗歌和有关资料,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拓展。
信息发布者:admin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导入之时,我引导学生吟诵关于长江的古诗,从情感上更接近长江。又充分利用《补充习题》上长江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长江更添了几分了解。
     在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一名女生与一名男生配合一句一句地朗读;然后,让女生、男生集体配合着朗读,最后两句全体齐读。还别说,还真有点效果。
     在理解词语“丰采”时,我让学生拿这个词与“风采”比较着理解。孩子们由“丰采”牵出了描写长江的一长串成语,读读写写,更感受到了长江那种磅礴的气势。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大家又积累巩固了相关的词语,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看着这首诗歌,你会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埋下了头,睁大双眼寻找着。有人有发现了:“我发现这两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我发现这首诗歌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我发现这首诗歌还押韵,你看:来、采、概、海、怀。”“我发现这两节中有两句相同。”我随机给孩子们讲解了“主歌”与“副歌”。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