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识堤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读音
| dī |
部首
|
土
|
笔画
|
九画
|
字义
|
沿河或沿海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建成
|
组词
|
堤坝
|
巧记
|
“是”左边放个“土”
|
雾 |
查字典
|
音序
|
W
|
读音
| wù |
部首
|
雨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①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点,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 ②指像雾的许多小水点
|
组词
|
①雾凇 ②烟雾
|
成语
|
云遮雾绕、云里雾里、雾里看花
|
俗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读音
| sú |
部首
|
亻
|
笔画
|
七画
|
字义
|
① 风俗 ② 大众的,普遍流行的 ③ 庸俗 ④ 指没有出家的人
|
组词
|
①风俗 ②民俗 ③庸俗 ④俗家
|
巧记
|
人在收谷子
|
凝 |
查字典
|
音序
|
N
|
读音
| níng |
部首
|
冫
|
笔画
|
十四画
|
字义
|
① 凝结 ② 注意力集中
|
组词
|
①凝结 ②凝神
|
巧记
|
怀疑下雨了,其实是两点水
|
摄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读音
| shè |
部首
|
扌
|
笔画
|
十画
|
字义
|
① 吸取 ② 摄影 ③ 保养 ④ 代理
|
组词
|
①摄取 ②摄影 ③珍摄 ④摄政
|
巧记
|
一手一双耳都要用起来
|
氏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读音
| shì |
部首
|
丿
|
笔画
|
三画
|
字义
|
① 姓 ② 放在已婚女子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上夫姓 ③ 对名人专家的称呼 ④ 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
|
组词
|
①姓氏 ②氏族 ③神龙氏 ④母氏
|
巧记
|
“低”人走丢了,点丢了。
|
幕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读音
| mù |
部首
|
艹
|
笔画
|
十画
|
字义
|
① 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绸、毡子等 ② 挂着的大块的布、绸、丝绒等 ③ 古代战争时将帅办公的地方 ④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分若干场
|
组词
|
①帐幕 ②帘幕 ③幕府 ④独幕剧
|
巧记
|
太阳落到草下了,大地盖上了黑布
|
零 |
查字典
|
音序
|
L
|
读音
| líng |
部首
|
雨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① 零碎,小数目的 ② 零头,零数 ③ 数的空位 ④ 表示没有数量
|
组词
|
①零碎 ②零头 ③零点 ④零
|
巧记
|
雨下一声令
|
淹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读音
| yān |
部首
|
氵
|
笔画
|
八画
|
字义
|
① 淹没 ② 久,迟延 ③ 广 ④ 汗液浸渍皮肤感到痛和痒
|
组词
|
①淹没 ②淹滞 ③淹博
|
巧记
|
电大水多受淹了
|
模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读音
| mó |
部首
|
木
|
笔画
|
十画
|
字义
|
① 法式,规范,标准 ② 仿效 ③ 指模范
|
组词
|
①模范 ②模仿 ③劳模
|
巧记
|
木加草日大
|
二、生词知识
奇观【qí guān】
词义: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指出奇少见的事情。 例句:钱塘江的潮汐是我国一大奇观。 弥漫【mí màn】
词义:本课指江面上充满、布满雾气。 例句:乌云弥漫了天空,感觉阴沉沉的。琼枝玉树【qióng zhī yù shù】
词义:本课指江面上充满、布满雾气。 例句:乌云弥漫了天空,感觉阴沉沉的。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
词义:本课指松花江两岸的树一片银白,晶莹美丽。 例句:一早推开门,发现昨夜下雪了!到处洁白晶莹,路边的松树、银杏树上缀满了雪,变成了琼枝玉树。我不禁赞叹:好美啊! 凝结【níng jié】
词义: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例句:湖面上凝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近义词
- 照耀——照射
- 闻名——有名
- 凝结——凝固
- 观赏——欣赏
- 降临——来临
- 最初——开始
- 闻名——著名
- 模糊——含糊
- 缭绕——环绕
- 洁白——雪白
- 非但——不但
- 赞叹——赞美
- 逐渐——渐渐
-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反义词- 严寒——酷暑
- 模糊——清楚
- 凝结——融化
- 洁白——漆黑
- 下降——上升
- 最后——起初
三、课文知识
段落分析
全诗共 3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交代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中心思想
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介绍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表达了人们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写作特点
语言生动形象。作者用“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描绘吉林雾凇瑰丽奇特的景象,使读者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奇观。课文第二部分在说明雾凇形成过程和原因时,“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一句中,作者用“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等叠词和动词“镀”,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不仅写得很清楚,而且写得很柔美,能够让人很清晰地感受到雾凇形成的过程之美。课文结尾处处,作者借用前人的诗句赞美雾凇奇观,形象生动有贴切。
篇章理解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这些词语从颜色、数量、光泽等方面,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银光闪烁、晶莹的的霜花“缀满了枝头”,这样的奇景蔓延在十里长堤上,多么壮观!难怪作者不由赞叹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2.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告诉我们雾凇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过于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 3.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段文字清晰、具体地写出了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写出了雾凇缓慢形成的动态变化。“渐渐地”,表示程度和数量的逐步增减,文中写的是灯光、树影变模糊的过程。“慢慢地”说明速度慢,因为雾凇形成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雾气是缓慢地凝结的。“轻轻地”表示动作的力度大小、程度轻重。文中描述的是蒸腾的雾气轻柔地凝结额过程。“一层又一层”则写出了雾气不断蒸腾又不断缓慢凝结。正因为这样持续不断的凝结,最终才形成了雾凇奇观。 “最初……逐渐……最后”,描述了雾凇形成过程中的三种不同状态。“最初”,雾凇刚刚凝聚,形成“银线”;“逐渐”则是描述经过一段时间后,雾气不断凝聚,雾凇呈“银条”状,“最后”一句则是描述雾凇的最终形成: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课文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描绘了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叙述清晰,语言优美。 4.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一段与开头相呼应。“漫步”写出了人们恬淡优悠闲的心情以及观赏雾凇美景时的一份惬意;“情不自禁”则写出了人们观赏雾凇时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以及由衷的赞美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用梨花比喻白雪,借梨花盛开描绘漫天飞雪,非常形象而壮美。雾凇美景被誉为“冬天里的春天”。课文作者借用前人诗句,用梨花比喻雾凇,借“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同样壮美、浪漫,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四、延伸知识
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雾凇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雾凇分为硬凇与软凇两种。因为雾凇美丽皎洁,傲雪出现,因而也被人称为“冰花”“傲霜花”“琼花”“雪柳”。宋朝民间称雾凇为“梦送”,意思是说它是在夜间人们做梦时天公送来的天气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