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3.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4.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5.请学生简单介绍老舍的资料,师生补充。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指名学生读课后生字及词语。
渲染 迂回 玻璃 彩虹 马蹄 羞涩 摔跤 勾勒 天涯 洒脱 境界 好客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2.导学。
(1)“渲”的读音是“xuàn”,不读“xuān”;“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玻璃”中的“璃”读轻声。
(2)“襟”“涩”不要少一点。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 预习作业2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名学生(好、中、差)展示一下,对部分生字的书写再次提出建议。
● 预习作业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四板块: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任务驱动。
【出示学习单】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朗读展示。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第五板块: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谈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部分。
3.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