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一天晚上,爸爸拿出了很多一元的yìng(硬)币,让我数数有多少钱。我本来想一个一个地数,但是yìng(硬)币很多,有可能会数cuò(错),而且速度还慢。我就想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可以很快地把硬币数完?我想到了数学课上刚学到的乘法,可不可以shì(试)一试呢?

我首先是把9个yìng(硬)币排在一起,接着把所有的yìng(硬)币都分成9个一组,然后还剩下7个yìng(硬)币,我数了一下一共有9份,每份为9个的yìng(硬)币,就想到了用乘法九九八十一,然后加上七,列式为(9×9+7)=88个。我兴奋地对爸爸说:“一共有88元钱。”爸爸满意地摸着我的头说:“太棒了! 学会动脑了,知道学以致用了,真能干!”

哈哈,爸爸随手拿硬币就能让我联想到数学上的运算方法,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信息发布者:admin

数学是奇妙的,不仅在于教会我们如何用“数”,还在于教会我们生存的哲理。我就在数学中找到了一组“密码”。是的,在平淡无奇的1与0.01中藏着大道理。

这组数是普通的关于1的365次方。我算了算,1.01的365次方的答案约等于38;1的365次方等于1;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差别真大,只是起点有微小的差异,得数竟会相差如此远!

我想到了人生,也是如此,这微不足道的0.01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在这个社会中,有人每天比别人多付出那0.01的努力,度过了365天,收获了很多,度过充实的一天,他会走向成功的未来。有人不思进取,每天都活在仅存的1中,365天后,他依然是原地踏步。还有人每天懒惰一点点,经过一年,他倒退的远远不止0.01,就这样,他会被社会淘汰,注定会跌入深谷。

我想到了李时珍,他不顾当时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毅然选择随父学医。他潜心研究医学、药物后,攀山越岭,亲自实践,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这本医学巨著。

我还想到了古人方仲永。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却能写出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即完成,并且文采斐然。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而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已经才思枯竭,完全如同常人了。

我要学习李时珍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每天进取那微小的0.01,日后就会进步那37。我知道,只有不断地拼搏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我要每天获取哪怕是0.01的知识,以后用我自己日积月累的渊博知识换取精彩人生。若像方仲永那样,仅凭着自己的通达智慧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终究只能做一个普通人。

是啊,人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到达遥不可及的终点,才能欣赏到壮丽的风景。

信息发布者:admin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王国里总会有些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奇妙不已!而“1”如果碰上了0.01这个小不点,它的人生又会发生什么奇妙而巨大的变化呢?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个“1”,而“1”却碰巧遇到了“0.01”这个朋友。一种人每天都积累了那么一点点的知识,哪怕微不足道,但是365天之后,那微不足道的知识也许就积累成了一本“百科全书”,就如:1.01365=(1+0.01)365≈38。还有一种人,一直按部就班,那薄薄的一张纸也堆积不起来,就如1的365次方。最后一种人,他不爱学习,本来就只有半张纸,还爱偷懒,这慢慢的,纸就剩下一个角了,就如0.99365=(1-0.01)365≈0.03。你看,这1遇上0.01后的命运可真是差了个十万八千里呀!

我还记得勃朗特弟弟的故事。刚开始时,他就像那1.01,智慧超群。五六岁时就可以写诗做文章,一直被视为天才,因此家庭对他十分重视,几个姐姐也为他打工,让他能有机会读书。可谁也没有想到他骄傲了起来,不认真读书,还染上了烟瘾等恶习,从1.01变成了0.03,而他的三个姐姐却成了大作家。难道真的是顺境埋没人才吗?也许是,也许又不是。

就如这简单的数字公式一样,那渺小的0.01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人生就像一条长跑线,有的人是不畏艰辛,努力地向前冲,哪怕比别人多那0.01的距离,那长年累月下来就会把别人甩在后面。相反,有的人慢慢跑,有的人只想着休息,同在一样的起跑线,差距怎么这么大?在生活中,我们只有每天积累一点,付出一点,这样才能收获的很多,我们只有努力地攀爬,不怕困难,才能从“小不点”变成“庞然大物”,才能登上人生的顶峰!

信息发布者:admin

有人看到数学不禁长叹一声,而我却能从中解出有趣的“密码”,就像氢遇见氧,一见钟情,“制造了”浪漫的“水宝宝”。前不久,我又解读了一组公式,让我带你去看其中的奥秘。

“1.01 365=?1 365=?0.99 365=?”我望着一堆枯燥的数学题,一筹莫展,这当中到底能有什么奥妙呢?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顿时,茅塞顿开。活动了一下身体,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这365指的正是一年的天数,而三个数字相差0.01!结果却有几千倍的差距!我正琢磨着,假设每个人都是“1”,只要每天增加细微的0.01,一年下来,不就超越了自我了嘛;然而,0.99却每天退步0.01,虽然这几乎可以忽略,但它日夜退步一点,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收到果实,还将自己原来的能量“丢”了不少!咦,这样一说,我就轻而易举地解开了这组密码,不是吗?

正如三兄弟去爬山一样。来到山前,一向娇生惯养的0.99看着大山不禁望而却步,只有1和1.01开始攀爬,一路山披荆斩棘,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半山腰。此时1再也坚持不住了,嚷嚷着要下山,只有1.01坚持了下来,接受了最后的考验,登上了“成功之巅”。

其实,每个来生来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更没有愚笨的人,有人想通过每天持之以恒的努力,登上“成功之巅”,眺望风景;有人却每天懒惰退步,不以为然,但日积有累,差距就越来越大,最终注定成为一个失败者。

这就是公式中的双重“密码”,只要我又发现什么“暗码”,一定就会告诉你,我可是数学公式破解的“福尔摩斯”。

信息发布者:admin

数学中有许多计算的小技巧,“商不变”规律就是其中一个。

所谓“商不变”,就是在一道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去掉相同个数的零,算出的得数和原来一样。但是如果有余数的话,就要及时把去掉的零加在后面,相当于及时归还。

比如5600除70这一题,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算出得数。先去零,可是5600有两个零,而70只有一个零,应该去掉几个零呢?应该只去掉最后一个零,也就是要根据除数末尾有几个零来先去零,算完在及时还原。如果把5600去掉两个零,70去掉一个零,那就成了56除7等于8,得数和原来的不一样,所以只能5600和70各去掉一个零,去零后就是560除以7得数也是80,这才是商不变的规律。

如果算完后有余数,不能直接把余数填到横式上,还要把前面去掉的零加在余数后面。比如430除60,去零后成了43除6等于7……1,可余数却不是1,应该是10,因为如果余数是1,那被除数加起来就不是430了,而是421了,一验算就能判断对错了,所以余数后面不加上前面去掉的零就一定是错的,尽管它看上去是对的,后面的余数仍是错的,谁叫当初做除法去零的时候被除数和除数不同时去掉相同数量的零呢,可不能想当然,要一视同仁才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除了0之外的相同的数,这也叫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可为我们做竖式时或口算时带来极大的方便。这规律实在了不起。

信息发布者:admin

今天,我翻开书偶然看到这样的题:已知一个加、减混合算式的结果是48,如果一个加数增加24,另一个加数减少16,一个减数减少8,另一个减数增加18,得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其结果是多少?我立刻陷入的深深地沉思中......                                            爸爸用力喊我,我似乎被定住了,一点儿反应也没有。爸爸走过来,敲了我一下,我才反应过来。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述给了爸爸听,他也陷入了解题思绪中。

过了十分钟,我突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根据加数变化,减数变化对结果影响的规律,把影响结果减少的数相加,再比较看相差多少。一个加数增加24,一个减数减少8,结果就先增加了24+8=32;另一个加数减少16,另一个减数增加18,结果就要减少16+18=34,32<34,所以结果是48-2=46.算式为:24+8=32.16+18=34.34-32=2.48-2=46所以得数减少2,为46。”“是啊,你也长进了不少!”爸爸笑道:“在加、减法中和与差往往会由于某一部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和与差的变化的规律,掌握运用这些规律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学好数学。”

信息发布者:admin

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问题:看到老师批的试卷后悔莫及,觉得这错的题目是会的,有些题目自己想的答案是对的,但因为写错了答案,或计算算错了等问题,那时怎是一个恨字能解决,都是因为粗心若得祸,那应该怎么办——

比如在做计算时就要做到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首先必须要先看清题目。然后在心里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字要写清楚,如果写的让老师不认识的话就要扣分,不是太冤了吗,明明是对的,就因为字没写好就扣分了。最后就要检查,首先先要对一下题目对不对。如果题目抄的是错的,再花时间检验是浪费时间的,所以先对一下题目才是。接着就要把做的答案放在题目里验算一遍,这样就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很有帮助。

还有在试卷里应用题也是很重要的,扣分非常厉害,所以要非常认真的做。每个题的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思维难度也比较大,如果错了一题,可能都考不到优秀。我们做应用题首先要做到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看清单位,看懂题目,哪些数量是已知的,所求题目是什么。划出关键词、句。还要知道题目的数量关系,还要哪些条件,怎么求这些条件等。在做有一定难度题目时,一定不能紧张,放松心情,细细读题,越急越做不出来。想想和这类似的题目,在自己慢慢分析,总会有有点思路的。但我们在做题时要先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题目,有难度的题目留到最后,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这样不叫节约时间,要不然连自己会做的也来不及做了。做题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办法。

听完我的“认真计”,你学会了吗?那一起行动吧!

信息发布者:admin
反间计

在三十六计中,反间计是一个十分管用的计策,而在数学的比例学习中它更是派上了大用场。

我们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18:7=9:3.5,如果要判断这个比例是否成立,可以有两种方法来检验。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但比较麻烦;这是就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也就是使用“反间计”,第一种方法似乎对这个比例是失效的,因为两个比相除除不尽,而反间计就不一样了。我们先把比例的外面两个数相乘,再把比例的中间两个数相乘,就相当于利用反间计“挑拨离间”,把两个比分开,在与相对应的数相乘,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一样的话,这个比例就成立了,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吧:因为18×3.5=63,7×9=63,18×3.5=7×9,所以18:7=9:3.5。

看呵,是不是比第一种方法更简单呢?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学习,就一定能找出更简单的方法呀!

信息发布者:admin

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我早早地起了床,跟着爸爸来到了游乐园。

我立即飞奔到售票处,爸爸也过来了。阿姨说大人要一百元,小孩超过了一米二票价是大人的一半。

爸爸让我站到柱子边,给我量了量身高,说:“你的身高已超过了一米二。我来考你一下,你算一下我俩一共要付多少钱。”

我不假思索地说:“一百五十元。”

“为什么呢”爸爸问。

我想了好一会儿,说:“因因为你是大人,所以要一百元;我超过了一米二,需要再买一张半票,一百除以二等于五十,一百加五十等于一百五十元。”

爸爸说:“不错,你猜对了。这一百五十元给你,你去买票吧!”

我拿上票,跟着爸爸去玩我最喜欢的“过山车”,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爸爸说:“今天我懂了一个道理,就是在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数学,所以在学校里学好数学很重要。”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