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找学校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孔子,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凝练成“仁”。他用“仁者,爱人”把蕴
孔子,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凝练成“仁”。他用“仁者,爱人”把蕴
信息发布者:香草
孔子,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凝练成“仁”。他用“仁者,爱人”把蕴含在人性中最光明最珍贵的精神揭示出来。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其中孝悌是根本。几千年来,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孔子的仁爱思想因何能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呢?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深厚的人性根基,符合人们的真情实感。
仁爱思想主张以孝为出发点,抓住了父子之情这个人心中最深层、最真挚的情感。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认为人类的仁爱精神始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这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切近、最根本的感情。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专心致力于对父母的孝,只有把这个本立起来,人与人相处的仁爱之道才得以通行。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称为“慈”,子女对于父母的爱,称为“孝”,“父慈子孝”是相互的、对应的关系。
仁爱思想主张推己及人,把亲亲之情延伸扩展到“泛爱众”,这就激活了人心中最闪光、最宝贵的良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的仁爱精神,就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以至于对天下民众广泛的“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仁爱思想主张能近取譬,从自身做起,去实践“仁”的精神,既强调了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又可以通过教化而得到推行。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都是强调实践仁爱思想要靠个人的自觉,要从自己做起,从眼下看得见的具体事例一步一步做起。孔子提出的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爱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个高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终身行之”的,因此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爱思想主张以“礼”作为“仁”的规范,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使“仁”的推行有了社会认同的准则,既符合社会治理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一方面,孔子强调“仁”是“礼”的根本,“人而不仁,如礼何?”“礼之用,和为贵”;另一方面,孔子又强调“礼”是“仁”的规范。“仁”既然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一种行为,那就必须有统一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社会秩序来加以约束。“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在学礼、明礼的基础上克制自己非礼的欲望,自觉地遵守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大家都这样做,天下才能归仁。(贾陆英《孔子的仁爱思想因何能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有删改)
1.下列对于“仁”的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仁”揭示了人性中最光明、最珍贵的精神,后人将孔子的主张凝练成“仁者,爱人”。
B.实践“仁”要靠个人自觉地一步一步从具体事例做起,从自己眼下看得见的事例做起。
C.“仁”的情感应始终贯穿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这是人与人感情关系中最切近、最根本的。
D.孔子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仁、孝、悌、忠、恕、礼、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的仁爱思想已经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的精神。
B.儒家的仁爱精神,要求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对天下民众广泛的“爱”。 而这一切要从对父母的“孝”开始。
C.孔子的仁爱思想能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人们的真情实感,具有深厚的人性根基。
D.孔子提出的“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实践仁爱思想的途径和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B.“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仁”这种品德就在自己身边,只要真心去做,就能做到。
C.“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说人如果失去仁爱之心,就会像“礼”那样没有用了。
D.“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要体现“仁”的精神,通过调节达到人世间的和谐。
参考答案:
1.B
2.D
3.C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